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指肿瘤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生长在肝内二级分支胆管以上部位的胆管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胆管癌尤其是iCCA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的趋势。两种常见组织病理学亚型是:a.大胆管型:以高大柱状肿瘤细胞为主,以大腺体排列;b.小胆管型:具有立方细胞至低柱状细胞组成,胞浆稀少。以胆管内或胆管周围浸润性生长为主要类型的iCCA常为大胆管型,更易发生肝内外及淋巴结转移。对于进展期的iCCA,现代生物医药科技的进步也为系统性治疗带来了更好机会和希望。在本系列中,结合我们中心的经验积累,对iCCA中公众感兴趣的药物部分进行介绍。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已在多种肿瘤类型的患者亚组中显示出强大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和新的过继细胞疗法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巨大的希望,可改善当前的肿瘤治疗应答率、改善药物选择和解决治疗耐药性等问题。
对肝内多发病灶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是大趋势,尤其是免疫联合放疗、免疫联合靶向带来了较好的效果,肿瘤病灶缩小甚至灭活,获得部分或完全缓解,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此外有部分患者肿瘤降期后实施了肿瘤切除治疗。这些令人鼓舞的初步临床数据为胆管癌的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了希望,同时强调了生物标志物开发的重要性,以识别最有可能做出反应的患者,并指导合理选择联合疗法。免疫联合治疗方兴未艾,具体方案细节还需要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进一步确认。
二、分子靶向疗法
iCCA的异质性使有效靶向疗法开发困难。随着分子谱研究的进一步深入,iCCA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学得到了更好的描述和更深的理解。在Nakamura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iCCA中主要有IDH1/2、FGFR1/2/3、EPHA2和BAP1的突变,且仅在iCCA患者中发现了导致该受体酪氨酸激酶非配体依赖性激活的FGFR2融合蛋白,与以前的研究结论一致,该靶点可能是iCCA的阿喀琉斯之踵,可为后续药物研究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
虽然有已上市的iCCA明星靶点FGFR2靶向药物pemigatinib,在年1月初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的另外一款新药infigratinib也显示出了临床疗效,试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3.3%。
另一个明星靶点IDH1/2的靶向药物Tibsovo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试验组的DCR达到53%,对照组为28%,目前Tibsovo已处于计划补充新药申请。
三、细胞毒性化学疗法
吉西他滨和顺铂的联合治疗是当前的一线化疗方案,适用于不能手术或局部治疗的进展期iCCA患者。年有报道在所有胆道肿瘤类型中,该化疗方案组合治疗队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7个月,而单独使用吉西他滨的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但单独针对iCCA患者的数据较少;一项Ⅲ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在R0或R1胆道癌切除术后3个月开始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GEMOX)辅助化疗并没有显着改善无瘤生存率,总体而言,化疗尚无二线标准治疗方案,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阐明辅助化疗在iCCA治疗中的作用。
其他内容将在后续系列中继续推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