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何洁
厦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厦门医学院副教授,中国医师学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肠外与肠内营养学组委员、福建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厦门市消化内镜学会常委。
在内镜下微创手术,如内镜下止血、消化道息肉切除、消化道造影、狭窄扩张、支架置入、消化道早癌检查、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剥除术(ESD)、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胆管结石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等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
导语:她从小把听诊器当作玩具,并与微观世界里的细菌为友;从医26载,她见证了内镜技术的发展史。她就是厦医院(以下简称“二院”)消化内镜室主任何洁。
一个意外,
她进入医学院
何洁出生在四川宜宾,父母都是医生。
医院宿舍,以听诊器、叩诊锤为玩具。但这样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让她萌发起要当医生的想法。
“女孩子就应该‘美美’的,我就想做一些类似服装设计的工作。”
然而
高考当年,
志愿里做为“保底”的
惟一一所医学院
竟成了她最终的归宿。
“现在看来,这可以称作一场和医学的美好邂逅,因为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
这是何洁的感慨,
大概也是她所有患者的感慨,
若不是当年的意外
患者们也就少了一位负责任的医生
年,大学毕业的何洁,医院。当时的外科不需要女医生,综合内科也已招满人,于是,阴差阳错地,她成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开始了漫长的从医之路,算算已有26年。
一生见证:
内镜的发展史
医途道阻且长
回首26年的从医之路
何洁说自己看到了一部
“内镜的发展史”
医院时
当时正是国内内镜技术的起步阶段。
“使用的内镜还是纤维内镜,原理与实验室显微镜的大致相同。因目镜和物镜视野很窄,对医生的挑战很大,稍微不注意就容易遗漏病灶。”
当时的何洁,顶着巨大的压力,一边学习、一边摸索,逐步掌握了纤维内镜的运用技巧。
六年后
6年后,电子内镜开始被广泛使用。相比于显微内镜,它的色彩更逼真,像素也更清晰,大大减轻了医生的操作难度。
何洁提前开始学习电子内镜技术,等医院一引进,就立刻运用到临床上,造福了一大批患者。
如今
百倍光学放大的超清放大电子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十二指肠镜、大通道治疗内镜、胶囊内镜等各种先进内镜仪器的购入及临床使用,为何洁的精准诊疗提供临床依据,也让患者获得最大利益。
一次旅行,
与二院结缘
厦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何洁
年,何洁来到厦门旅游。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旅行让她与厦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鹭岛浪漫而美丽,爱美的何洁也被这座城市所吸引。在厦旅游的第二天,何洁路过一处报刊亭时,偶然看到医院的招聘信息。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打印了一份简历投递了过去。没想到,二院对何洁的简历非常重视,马上打电话给何洁,通知她来面试。之后,何洁顺利被二院录取了。如今,她已在二院待了八个春秋。
何洁把所学到的内镜技术和知识带到了二院。二院本就是厦门市最早开医院之一,也是岛外惟一一家具有消化内医院。何洁的加入让二院消化内科如虎添翼,医疗水平也快速提高。
如今,二院拥有厦门面积最大的消化内镜室,总面积达平方米。
“如今我们科室配备先进电子内镜工作站四套,并拥有完善的相关配套设备。国内在此领域的各种诊疗技术在我们科室都能熟练使用。”
医者故事
每一次治愈他人都像初次那样开心
王先生常年吞咽困难,艰难下咽后,还时常有呕吐的现象。医院就诊,但都被告知没有明显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十余年,让他痛不欲生。
就诊二院后,何洁在仔细询问他的病史后,考虑可能为贲门失弛缓症。明确诊断后,何洁将患者收住入院,择期行POEM手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切开术)。“这种手术在国内较新,医院才能开展”。
何洁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与责任心,成功完成了这次手术。王先生在术后3-4天,便恢复了正常饮食,王先生对此喜出望外。
“能治愈这么多患者我真的很开心。”尽管从医多年,但每一次治愈患者,收获每一次点赞和问候时,何洁都开心得像自己还是新手医生时那样。
花絮
她称自己是“千年老二”
“我在家里排行老二,医院任职,到厦门也在二院工作。”
何洁自嘲自己是“千年老二”。
虽然何洁的语气中带有些许调侃,但不难看出她其实乐在其中。
老二的身份也给了何洁“乐于照顾别人的特质”。正是这种精神,在何洁心中植下治病救人的根,也让她成为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
老二的身份
给了何洁乐于照顾别人的特质
正是这种精神
在何洁心中植下治病救人的根
让她成为一个
没有翅膀的天使
来源:海西晨报
记者:曾昊然
通讯员:李晓兰
编辑:戴未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