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每一位专家和同事身上艰苦拼搏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医院的文化底蕴和红色传承,不仅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临床经验,更使我心灵受到洗涤,让我受益终身。
——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治医师陈雁文
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是集肝胆胰战创伤救治、疑难危重病诊治、临床科技创新和军地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肝胆胰外科中心,年手术量超过例次。医学部下设3个亚专科、1个医院第四、六、七、八医学中心肝胆外科4个派驻科室。微创手术尤其是机器人手术是核心特色,机器人肝胆胰年手术量千余例,稳居世界首位,并建立了“全军机器人外科培训基地”及“国际达芬奇机器人外科培训基地”,牵头制定国际机器人胰腺外科和肝脏外科2部专家共识,引领国际机器人肝胆胰外科发展。 黄志强院士是我国“胆道外科之父”,医院后,每每听到大家讲述他一生致力于肝胆外科疾病的研究和实践,都让我感触颇深。“要做一个外科人,必须付出一生的奉献,半途偷懒是不行的。”这样轻松说道却又很难做到的院士箴言,是激励每个肝胆人披肝沥胆、躬耕不辍的苦口良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代代肝胆人不断攀登,创造着肝胆外科发展的当下和未来。犹记得,刚进科时,我就很幸运地见到科室刘荣主任做手术,手术的是一名肝门部胆管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刘荣主任做了机器人下右半肝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刘荣主任精湛的手术和日常极大的手术量令我震撼。作为一名国内及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外科医生,刘荣主任扎根临床、求索创新、大医精诚,医院肝胆人的精神传承,他的快速康复理念、流域学说也让我对于肝胆胰外科手术有了全新的理解。
疫情期间,我主动要求留守病房,在病房我们化零为整,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卢实春主任带领我们查房,保障病区医疗安全,卢主任医患沟通的技术及待患如亲的态度,让我这个旁观者也着实“如沐春风”。他不只一次对学生们说要“只争朝夕”,在这种氛围下,我更加感觉到作为一名肝胆人任重而道远。“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过去走过的路,年轻人,一定要有家国情怀”这些话直击我灵魂深处,我在内心宣誓,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一定会主动报名站在最前线。
在传承中实践,在实践中传承。优良传统渗透在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之后在胰腺外科赵之明主任组的进修学习中,每天繁重的手术量,让这里的医生时刻都像是冲锋的战士。他们是不够尽责的丈夫妻子,不够孝顺的儿子女儿,不够称职的父亲母亲,他们也顾不上自己的一日三餐,整天奔忙在手术室和病房,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患者就是他们一天24小时的全部主题,他们会为患者手术时间更少创伤更小而殚精竭虑,会为心电跳动的波动和患者病情的恢复而牵肠挂肚,他们兢兢业业、舍身忘我的敬业和奉献让我医院肝胆人的坚守与执着。
医学部的学术氛围极其浓厚,不管忙到多晚,我总能看到同事们还在办公室收集数据和查阅文献,在这种氛围的催动下,我也拿着电脑抽出时间陪着他们奋战,在大家的指导下,在这里我申报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青年课题。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画上圆满的句号。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以黄志强院士为榜样,进取攀登、继往开来的传统精神也将激励着我不断学习,继续成长,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把这种优良作风深扎进基因,落地生根、传承发扬。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一医学中心
撰文
暴 勇陈雁文
图片
官祉伊
刊期
第期
总编:赵文亮主编:张 奎编审:张 密
编辑:薛 夏
校对:储洁雅
邮箱:jfjzyy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