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54(05):-
作者:王威赵振秦智蔡予居胜红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CT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年2月至6月医院在相同条件下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例。根据所用对比剂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51例)和低浓度组(52例),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美普尔(含碘mg/ml),低浓度组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mg/ml)。选取门静脉期数据行门静脉血管重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CT值以及门静脉的强化CT值,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高、低浓度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00(3.97,4.22)和4.00(3.40,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P=0.)。高浓度组的肝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强化CT值均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脾静脉CT值、肝门静脉主干的SNR与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扫描方案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前提下,使用高浓度对比剂行门静脉CT成像可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良恶性栓塞、海绵样变等门静脉病变常引发多个器官的功能性改变[1,2],同时,肝脏、脾脏、胰腺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也会在门静脉上有所体现[3]。CT门静脉成像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临床常用的门静脉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4],高质量的CT门静脉成像是诊断门静脉病变的基本保障。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受患者、机器、检查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检查部位调整检查策略是临床获得最佳图像的常用手段。合适的对比剂浓度是最佳检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CT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医师的临床判断[5]。近年来,CT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使CT门静脉成像检查方法取得很大进展[6],基于此,检查时对比剂的浓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成为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