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信息
女性,48岁
症状描述
发现脾大17年,反复呕血、黑便3年余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正常面容,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未发现黄染,心肺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上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实验室检查:
肝功:ALT30IU/L,AST29IU/L,ALB44.3IU/L,TBIL14.9μmol/L,ALPIU/L,GGTIU/L;
血常规:WBC1.89×10^9/L,RBC4.39×10^12/L,HB89g/L,PLT79×10^9/L;
血凝:PT15.40s,PTA72%,INR1.22,APTT40.30s,FIB2.05g/L;
抗-HBs(+),
抗-HCV,抗-HEV-IgM,抗-HIV,抗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抗Ro-52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抗线粒体BPO抗体,抗核颗粒蛋白抗体,抗早幼粒白血病蛋白,抗核膜整合蛋白,抗肝肾微粒体,抗细胞浆肝抗原1,抗可溶性肝/肝胰抗原,铜蓝蛋白均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腹部超声:肝硬化、脾大、多发性肝囊肿,门脾静脉内径增粗,血流通畅,腹水(少量);
腹部增强CT:(1)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脾静脉迂曲扩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双肾小囊肿;(2)肝内散在低密度结节灶,似与胆管相通,考虑可能胆管错构瘤(见图1)。
治疗:入院后给予保肝、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于超声引导下行肝脏穿刺活检术,病理示:肝小叶结构破坏、紊乱,肝组织间纤维组织及胆管增生明显伴有扩张,可见胆栓形成,可见紧邻肝小叶边缘的扩张胆管组织。小叶结构紊乱,肝组织间纤维组织(S4),形态符合先天性肝纤维化;
免疫组化结果:CD34染色显示局灶性肝窦内皮血管化,CK7染色提示胆管增生明显,HBsAg(-);特殊染色结果:HE染色显示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见图2)。先天性肝纤维化,伴门脉高压症形成。
图1腹部增强CT;图2肝脏组织学检查(HE×)
诊断:先天性肝纤维化
医学要点: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talhepaticfiborosis,CHF)是由小叶间小胆管增生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例以多发性肝囊肿、肾囊肿为突出表现。该病目前治疗主要围绕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展开,可行门体静脉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再出血风险。本例患者以多发性肝囊肿为突出表现,穿刺极易刺破囊腔,导致血液在囊腔淤积,或囊液返流入血,极易引起严重感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