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治疗

对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GC方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是标准一线治疗,尽管疗效一般,但这个方案在最近十年都没能被撼动。现在,免疫治疗终于被证实可以增加化疗的疗效,改变了晚期胆道系统肿瘤的标准一线治疗手段。

TOPAZ-1是在未经系统治疗的胆道系统肿瘤患者中开展的一项安慰剂对照的3期研究,评价的是在GC方案化疗基础上增加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D药,商品名:英飞凡)免疫治疗,是否可以进一步增加疗效。度伐利尤单抗的用法是,与化疗联用时mgq3w,单药维持治疗时mgq4w。此前,阿斯利康公司已经公布了这项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在今年的ASCOGI会议上公布了研究数据。一共有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胆道系统肿瘤患者入组,其中56%是肝内胆管癌,近20%肝外胆管癌,胆囊癌占25%左右。

主要终点方面,与单独使用化疗相比,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OS(中位OS分别为12.8月和11.5月,HR=0.80,95%CI0.66-0.97,P=0.)。从生存曲线上看,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的生存获益进一步增大。在半年以内,免疫的生存获益比较小,HR=0.91;半年以后,HR下降至了0.74。

亚组分析显示,胆囊癌患者的获益似乎少一些;肿瘤组织PD-L1高表达的患者收益似乎更多一些,但低表达的患者也有获益。次要终点方面,免疫治疗也延长了PFS(中位PFS7.2月vs5.7月,HR=0.75,95%CI0.63-0.89,P=0.)。

免疫治疗也提高了客观缓解率(ORR),两组的ORR分别为26.7%和18.7%,但两组的疾病控制率相似,分别为85.3%和82.6%。值得一提的是,在韩国开展的2期研究中,联合治疗组的ORR达到了73.4%显得非常诡异,现在这个26.7%的ORR数据理性多了。

增加了免疫治疗比较安全。增加免疫治疗没有进一步增加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分别是62.7%和64.96%,治疗相关SAE的发生率也相似,分别为15.7%和17.3%。

这项研究各个疗效指标上都达到了预期,度伐利尤单抗获批胆道系统肿瘤的一线治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足以改变指南,成为晚期胆道系统肿瘤的标准一线治疗。但疗效数据有些低于预期,患者中位OS的延长只有1.3月,尽管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的获益进一步增大,例如2年OS率在两组之间相差15%左右,也显示出了免疫治疗疗效的拖尾效应。如果仔细看OS和PFS的生存曲线,两组之间的差别是在6个月后慢慢才能出现,因为GC化疗最多持续8个周期,在6月时两组的化疗应该都已经结束了。也许,在化疗结束之后,才开始使用度伐利尤单抗作为维持免疫治疗,也许会出现相似的结果,但这只是猜测。

这项研究在设计上跟临床实践也存在一些差别。对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在8个周期的化疗结束之后,考虑到铂类的累积毒性,一般会停用,但吉西他滨可能会维持下去,直至失去临床获益或不可耐受的毒性。但这项研究中,对照组在GC化疗满8个周期之后直接停药,跟临床实践不完全一致。

目前,国内胆道系统肿瘤,特别是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日益丰富,例如化疗基础上增加了仑伐替尼及PD-1抗体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ORR,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肿瘤降期,从而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但这些实践是基于单臂研究的结果(ASCO2abstract#56P),还是缺少一项3期研究来证实其价值。此外,胆道系统肿瘤也开始走向了精准治疗,目前有多个被证实可以干预的靶点,例如FGFR2融合或重排、HER2过表达或扩增和IDH1突变等等,但可惜对于国内患者,这些药物还不可及。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跳转至带链接的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guankuozhangdg.com/dzyy/114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