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因解码到基因矫正
佳学基因导读:多囊肾(polycystickidney)是一种累及肾和其它器官的遗传性疾病。该病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佳学基因多囊肾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比基因检测更为准确、全面,可精准、快速明确患者发病的基因原因,根据致病基因寻找、设计治疗方案,指导基因矫正,避免后代或二胎再次患病。
案例分享年7月,佳学基因解码研究中心接收到来自杭州的血液样本,检测项目为“多囊肾致病基因鉴定”。患者情况:患者李湘(化名),女,36岁,因间断血尿伴腰酸腹胀数月到院就诊。饮食、精神状态差,腰腹酸痛,腹部两侧平卧可见隆起肿块。排尿不畅、间断血尿。双肾B超提示肝脏及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超声示肝肾内多发低回声囊肿,医生初步诊断为多囊肾。询问家族史得知,母亲也因肾脏问题去世,未明确病因。李女士了解到多囊肾是一种基因病,遗传风险极大,特别担心5岁的儿子会同样遗传到致病基因。为了进一步确诊并且了解孩子的遗传情况,她联系到佳学基因工作人员,进行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基因解码:佳学基因对李女士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全面的多囊肾致病基因分析,基因解码显示,李女士P**1基因存在一个杂合致病性突变(c.CT,ArgTer),该突变导致P**1基因编码蛋白不完整,从而影响其功能。李女士儿子的血液样本中未发现该致病性突变。基因解读与遗传P**1基因突变导致的多囊肾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基因解码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对李女士患多囊肾的诊断。而她的儿子未遗传到家族中的致病性突变,因此对于儿子的健康状况可以放心。基因解码专家提示: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肾囊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早进行精准全面的致病基因鉴定。一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疾病进行控制与治疗;二是了解家族遗传风险,避免致病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
NO:1多囊肾简介多囊肾(polycystickidney)又名Potter(Ⅰ)综合征、Perlmann综合征、先天性肾囊肿瘤病、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肾脏良性多房性囊瘤、多囊病。该病是一种遗传性的肾脏病,影响肾脏和其他器官。
肾脏上充满液体的囊群,称为囊肿,肾囊肿的体积大小和数量随着个体年龄增加而缓慢地增加,严重干扰了肾脏过滤血液中废物的能力。囊肿的生长会导致肾脏不断变大,甚至导致肾衰竭。除了肾脏,囊肿也可能在其他器官发展,特别是肝脏。
多囊肾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在没有基因解码的干预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率为1/-人,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为1/2-4万人。NO:2发病原因基因解码研究显示,多囊肾病是PK**,P**2和P*HD1等众多基因突变所致。
PK**或P**2等基因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年型)的多囊肾病,其中,PK**基因突变可引起1型多囊肾病,而P**2基因突变可引起2型多囊肾病。
佳学基因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从细胞外传递化学信号到细胞核的过程。PK**、P**2基因所制备的蛋白质共同促进肾脏的正常发育功能,当PK**或P**2基因发生突变时,可导致形成数千个囊肿,从而破坏了肾脏和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具有P**2基因突变的人群,常见于女性,与PK**基因突变患者相比,通常患病程度较轻,其症状如肾功能下降等往往在成年后出现。P*HD1基因突变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婴儿型)的多囊肾病。同样,该基因制备的蛋白质可能会将化学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核。尽管多囊肾病通常是一种遗传疾病,但少部分病例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病例被称为后天性多囊肾病,这类疾病最常见于血液透析治疗多年的其他类型肾病患者。此外,很多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多囊肾的症状,如双肾积水、双侧肾肿瘤、结节性硬化症、单纯性肾囊肿、VonHippel-Lindau病等,常常会被误诊为多囊肾。NO:3临床表现根据佳学基因《人体基因序列变化与疾病表征数据库》,婴儿型多囊肾表现为双肾肿大,25%肾小管受累,肝、脾肿大伴中度门静脉周围纤维增殖,出生后3~6月出现症状,于儿童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成年型患者幼时肾大小形态正常或略大,随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及大小逐渐地增多和增大,多数病例40~50岁时肾体积增长到相当程度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两侧肾肿大、肾区疼痛、血尿及高血压等。1.肾肿大
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很多囊肿,使肾形不规则,凹凸不平,质地较硬。
2.肾区疼痛
常为腰背部压迫感或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疼痛可因体力活动、行走时间过长、久坐等而加剧,卧床后可减轻。肾内出血、结石移动或感染也是突发剧痛的原因。
3.血尿
约半数病人呈镜下血尿,可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此系囊肿壁血管破裂所致。出血多时,血凝块通过输尿管可引起绞痛。血尿常伴有白细胞尿及蛋白尿,尿蛋白量少,一般不超过1.0克/天。肾内感染时脓尿明显,血尿加重,腰痛伴发热。
4.高血压
为多囊肾的常见表现,在血清肌酐未增高之前,约半数出现高血压,这与囊肿压迫周围组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5.肾功能不全
个别病例在青少年期即出现肾衰竭,一般40岁之前很少有肾功能减退,70岁时约半数仍保持肾功能,但高血压者发展到肾衰竭的过程大大缩短,也有个别患者80岁仍能保持肾脏功能。
6.多囊肝
中年发现的多囊肾病人,约半数有多囊肝,60岁以后约70%。一般认为其发展较慢,且较多囊肾晚10年左右。其囊肿是由迷路胆管扩张而成。此外,胰腺及卵巢也可发生囊肿,结肠憩室并发率较高。
7.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双侧肾脏,呈结节状。伴感染时有压痛。50%患者腰围增大。NO:4多囊肾致病基因鉴定“佳学基因多囊肾致病基因鉴定”采用佳学基因自主的基因解码技术,结合国际国内数据库,在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精准分析导致多囊肾发生的上百种致病基因,实现对多囊肾的准确诊断与分型:(1)对于未发病人群,提示个体多囊肾发病风险,帮助及早预防,调整心理和环境因素,有效避免多囊肾的发生;
(2)对于患病人群,找到多囊肾发病的基因原因,选择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3)对于有多囊肾家族史的人群,找到致病基因,可以指导优生优育,终止多囊肾致病基因在家族的延续,让后代或者二胎不再患病。
此外,正常夫妻也可能携带多囊肾基因,在备孕前进行多囊肾致病基因鉴定可以降低和规避后代患病的风险。NO:5适用人群1、有多囊肾相关临床表型的患者;
2、有多囊肾相关临床表型的疑似患者;
3、有多囊肾家族史的人群;
4、生育过多囊肾患儿的夫妇;
5、想了解自身患多囊肾风险的人群;
6、多囊肾高发地区人群;
7、基因检测没有找到病因的人群。
NO:6样本类型NO:7参考文献1、KIMU.ThreenovelmutationsofthePKD1geneinKoreanpatientswith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D].:-.
2、HATEBOERN,VELDHUISENB,PETERSD,etal.LocationofmutationswithinthePKD2geneinfluencesclinica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