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肝总管与左、右二级肝管起始部之间,主要侵犯肝总管、肝总管分叉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癌。可能与胆道慢性炎症有关,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囊肿、胆管结石、胆道良性肿瘤、胰胆管合流异常、先天性胆管囊肿扩张症等均可增加胆道癌肿的危险。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临床症状多为食欲下降、厌油、消化不良、部分病人可反复出现胆管感染,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黄疸的症状和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尿色加深如浓茶或酱油样,大便呈陶土色,常常伴有皮肤瘙痒。
肝门部胆管癌只有彻底手术切除,才能给患者提供唯一可能治愈的机会,且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远优于各种引流术。因此,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态度,力争切除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复杂多样,难度高,是腹部外科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之一。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难点在于:诊断难;决策难;操作难。
诊断难:术前难以早期诊断,组织学诊断更难,术前难以准确的定位、分型、分期;由于病灶的解剖位置特殊,肿瘤对胆管、血管、肝组织的累及程度难以判断。有时还参杂许多血管和胆管的解剖变异。而且影像的判断与实际的病变范围仍然是有偏差的。许多病例即使在术中也难以判断近端肝管的累及程度。
决策难:一般来说,外科医师术前是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前就有很好的规划。可是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来说,由于肿瘤累及范围的不确定性。所以对术式的选择,切除的范围,难以抉择。一方面要确保切缘阴性,需要扩大手术范围;另一方面也要保留足够的剩余肝体积以及良好的血供和胆管引流。需要在手术探查过程中将需要保留的血管分离开且保护好,将肿瘤的边界确定好,特别是确定保留侧的肝胆管的切断点,才能确定手术的方案。
操作难: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可能要包括合并半肝以上联合尾状叶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以及合并累及门静脉,肝动脉血管切除,重建,多个肝管开口的胆肠内引流术,特别是血管和胆管的重建难度大和技巧要求高。
分享一例本人收治的高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根治手术(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及手术过程图文资料。
01
—
本例按照术前影像学资料,临床分型IIIb型
02
—
手术步骤
显露十二指肠上方胆管
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
标记半肝切线
肝外分出左后上支肝静脉
离断左肝静脉
切除肝尾状叶
移除标本后的手术野
右前、右后肝管切缘
拼接肝管
游离空肠袢
胆肠吻合
检查吻合口
标本切除完整
该患者于年接受此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手术(左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顺利,定期随访,术后生存期共49个月,其中无症状生存45个月,效果满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