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了多颗结石,最大的一颗长度超过5厘米!”1月12日上午9点,医院普外三科(肝胆胰外科)22床,刚做完肝胆等多处脏器取石手术三天,面对采访,吴均芝笑着说了声“感觉好多了”。对于被病痛折磨了20年的吴均芝来说,过去的半个月令她终身难忘。
1月12日,医院副院长李绍杰、主治医师李丰为吴均芝作术后查房
因身体畸形面临死亡威胁
吴均芝今年47岁了,来自湘潭市岳塘区昭山乡马安村一个贫困家庭,家中还有一个14岁的养子需要抚养,一家人全靠老公在工地打工支撑。2岁到8岁的几年间,她因不明原因的高烧反复,加上无钱医治,导致左眼失明、身体停止发育。吴均芝现在身高仅厘米,体重仅25公斤,且身体呈严重的“桶状”畸形。
经检查,吴均芝的脊柱已侧弯成深“V”形,身体呈“桶状”
由于异于常人的身体结构,近20年来,吴均芝出现了反复的上腹部疼痛,被医院诊断为胆石症。苦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巨大的手术风险,她一直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年12月25日,腹痛再次发作持续4天,疼痛难忍的吴均芝入住医院普外三科。
“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并胆管扩展、胆汁性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炎、左肾小结石”,因身体畸形,吴均芝的肝胆等全身多个脏器出现功能损害,已直接威胁她生命安全,马上手术势在必行。
经检查,吴均芝多个脏器内存在大小不一的大量结石
多学科通力合作免费取石百余颗
病情严重加上内脏器官转位形态异常、解剖结构异常,手术风险极大。为此,医院普外三科联合多学科为吴均芝开展会诊。作为心内科和普外科专家,医院院长曾建平、副院长李绍杰也多次参与查房会诊,给出了专业意见。
医院普外三科联合多学科会诊
医院院长曾建平、副院长李绍杰术前查房
比身体里的石头更重的,是压在吴均芝心里的另一块石头:无力承担的医疗费用。为减轻吴均芝的经济负担,医院研究决定将她做为精准扶贫对象予以减免所有自付费用,这让吴均芝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经过十多天全方位的检查准备,1月9日上午,由医院副院长李绍杰主刀,普外三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护理等多学科通力合作,为吴均芝进行了手术。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有险无惊”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为她实施了胆总管切开探查、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取石、胆道镜下肝内管胆管探查、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共取出余颗结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长度超过5厘米。
手术团队为患者进行麻醉
手术进行中
经过短短半个月时间,困扰吴均芝20多年的腹痛顽疾随着取石手术的顺利完成“一扫而空”。目前,吴均芝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等待彻底康复出院。
患者胆囊中取出的结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长度达5厘米
罕见复杂肝胆手术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据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大主任李绍杰介绍,类似吴均芝这种罕见的桶装畸形,因患者本身体质特殊,心肺代偿功能弱,开腹手术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此外,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麻醉、术中查找病灶和术后防止结石复发等,都考验着医疗团队的综合能力。
对于吴均芝来说,医院和专业医疗团队的水平及技术差异,以及患者因手术高风险、巨花费、大创伤等多方面的顾虑,导致她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此次医院普外三科团队对于这例罕见身体畸形的肝胆取石手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将给这类患者带来福音。
[责编:肖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