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病例下篇病例分析及专家点评

哈尔滨医院

周洋副教授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

CT:乏血供灶

MR:信号为凝固性坏死样表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示弥散轻度受限

增强:扫描边缘呈轻中度强化

肝胆期:低摄取,可与乏血供胆管细胞癌“靶征”鉴别

PET/CT:因其内部肉芽组织异常摄取,表现为SUV值升高

位置:多位于肝被膜表面

形态:表现为不规则,呈哑铃状或隧道样

1.肝脓肿2.肝癌3.胆管细胞癌4.肝转移瘤5.肝占位射频后改变

肝脓肿

肝癌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肝转移瘤

肝占位射频治疗后改变

SNNL:

发病机制:推测为血管病变、感染或免疫反应等原因造成肝组织凝固坏死团块,继而出现机体防御反应,纤维包裹凝固坏死团块并使之局限化。

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尸检、手术和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血清AFP、CEA和CA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室检查偶可见嗜酸性细胞增多。

病理表现:病理特点为纤维层包裹的结节状凝固坏死灶,在较大病灶内可含小片液化坏死裂隙。镜检为大片的凝固性坏死,无实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影像表现:CT表现为低密度,磁共振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其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其内分隔及包膜呈轻至中度强化。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是《实用放射学杂志》、《肿瘤影像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的编委。

病例特点:

中年男性,无肝炎病史,查体发现病变,实验室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

病变位于肝左外侧叶,呈卵圆形,张力小,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可见轻度强化。

部位鉴别:

肝左外侧叶常见恶性肿瘤为胆管细胞癌,常见的胆管细胞癌多有明确的占位征象,呈持续性轻、中度强化,多伴远端胆管扩张;

强化特点鉴别:

边缘环形强化常见病变有:肝结核、完全液化坏死的肝脓肿、转移瘤、介入治疗后改变。

·肝结核:中心多为干酪样坏死,边缘肉芽组织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多有肺结核或胃肠道结核病史;

·完全液化坏死的肝脓肿:“环靶征”;

·转移瘤:多为血行转移,单发少见,其强化特点与原发肿瘤一致;

·治疗后改变:微波、射频术后3月内病变边缘环形强化,多为肉芽组织增生所致,结合病史可以鉴别。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病理分型:

·单纯凝固性坏死型:病灶中心部分为单纯凝固性坏死,周围绕以薄层纤维包膜;

·伴液化坏死型:病灶中心主要为凝固性坏死,但其内亦可见裂隙状液化性坏死;病灶边缘绕以薄层纤维组织;

·多结节融合型:病灶为多个以凝固性坏死为主的结节相互融合而形成,结节间可见纤维组织分隔,病灶边缘绕以薄层纤维包膜。

SNNL在CT及MRI平扫均无特异性表现,增强扫描延时期病变外缘及分隔可见轻度强化,可能是造影剂在宽大的细胞外间隙内缓慢扩散渗透及廓清速度较慢及纤维组织延时强化的共同结果。

除上述鉴别诊断外,我们也应与肝脏的炎性假瘤相鉴别,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以肝脏局部非肝实质性细胞成分炎性增生形成的瘤样结节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受其不同病理成分影响,影像学表现不一。

CT平扫多数不能显示或仅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因无肝动脉供血而无强化,静脉其强化表现多样。

MRI:T1WI与T2WI与肝实质信号差异不明显,增强扫描最常见的为边缘环形强化,中心的纤维间隔表现为延时强化,病灶周围的血管无受压、变窄、移位的表现。

总之,SNNL为少见病变,没有明显的症状及潜在的并发症,需要影像学医师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实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尽量避免手术治疗以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声明

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对所引用文献或其他作品的描述和观点不代表本站已经证实或赞同。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为学习目的阅览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学习以外的目的,拜耳不承担相关责任。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蒺藜的美容功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guankuozhangdg.com/dzzl/33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