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盆满钵满,一边卸磨杀驴,科兴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文/熔财经

作者/东泽艾利欧

日前,据“泰山财经”发布的报道,有科兴中维员工在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咨询关于该公司扣押年终奖违法裁员的劳动争议纠纷。

该员工留言称,科兴从2月份开始到4月份陆续裁人,4月23号裁完最后一波人后,4月25号给留职人员发放年年终奖,称科兴为了降低赔偿金额,恶意扣押员工年年终奖,恶意减少辞退赔偿金。

5月8日,“新浪财经”也发布了相关报道:

随后,“员工称科兴中维先裁员70%再发年终奖”、“北京科兴中维被曝发年终奖前大量裁员”等话题在新浪微博引发了网友热议。

网友们的热议,都在指向同一个问题:这么能赚钱的企业,为何舍不得发年终奖?

01

疫苗龙头,疯狂吸金

网友针对此事的评论之所以充斥着不忿,主要源自“新冠疫苗企业疯狂的吸金能力”与“发年终奖前辞退员工”之间的不合理。

新冠疫苗的龙头们有多赚钱呢?从它们近年来的业绩报告便可见一斑: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年年报显示,其去年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3.6%;毛利.3亿元,同比增长16.6%;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1亿元,同比增长.2%。

康希诺的年年报显示,康希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加.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智飞生物的年报也显示,其去年实现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79%;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扣非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48%;

开头提到的科兴中维,据“观网财经”发布的《新冠疫苗放量供货,科兴中维去年或净赚超亿》中的表述,“根据业内投资者按科兴中维股权比例进行的推算,科兴中维年的盈利约在亿元之上。”

不难发现,前述这些新冠疫苗企业动辄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利润,基本比肩甚至秒杀了贵州茅台、各大银行等公认的盈利能力很强的公司,吸金能力不可谓不强。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科兴中维研发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现已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疫苗。数据显示,科兴生物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已供应超过28亿剂。

也正是因此,科兴中维“发年终奖前辞退员工”的举动,才让网友们大呼“不理解”。在相关微博话题下,“民脂民膏”、“赚那么多钱舍不得发奖金?还要裁员”、“压迫基础员工不会昧良心吗”等评论喧嚣尘上:

网友们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企业因疫情业务不景气,缓发或者不发年终奖尚在情理之中。但在新冠疫苗这样一个如此“吸金”的行业里,企业还要靠裁员来“逃避”年终奖的发放,就很难让大家接受了。

02

盆满钵满,卸磨杀驴?

实际上,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都在苟延残喘,“破产、裁员”等字眼更是频频出现在新闻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46万家的企业倒闭,万的个体户将公司注销,有超过3成的企业这几年裁员率高达5%。

但就是这样,仍有坚持按时员工发工资的良心企业。河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就表示,“卖房子,也要准时支付工人工资”。

反观早已盆满钵满的疫苗龙头,居然在最初招人的时候就想好后手,准备卸磨杀驴,属实是令人唏嘘。

“晶晶博士”等金融自媒体在相关文章里直接指出,“科兴大概率走的是项目制,项目结束了,就把人开掉”,这种做法“即便不违法,也实在不厚道”。

而从科兴中维的企业年报来看,科兴中维的确在年才开始大规模扩员,年社保员工数仅58人,年度这一数字便飙升至人。

诚然,科兴中维的“裁员”,与“当前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降低防疫要求,新冠疫苗需求将逐步减少”的大背景不无关系。当市场需求下降,科兴中维便不再需要大量员工。

科兴的做法从逻辑上可以理解,但引发职工和网友不满的是,科兴并未提前告知项目制的相关操作,对年终奖更是抱有期待的,实际却只等到了科兴的“言行不一致”。

据开头提到的科兴员工表述,“年,公司口头承诺将本年度公司10%收益作为年终奖,但在年年会时,公司却以科兴风头太大、要低调为由,承诺暂时先不发年终奖。”

从另一个角度看,网传70%的裁员如若不发生,给科兴带去的经济成本也并不大。

“财通社”在文章《惊呆网友!北京科兴中维发年终奖前裁员,去年净利亿》中提到,“有媒体报道,按照70%的裁员范围来看,涉及员工至多不过人,即便给这人每人都发放10万块钱的年终奖,累计成本也不过7亿元。”

据前所述,科兴中维年预计有亿元左右的利润,发放的这部分年终奖,甚至不及其去年利润的1%。

而除了开头提到的网友,在知乎以及部分媒体的报道中,科兴内部人员和个别网友的爆料让“裁员”相关的舆论仍在持续发酵。

在知乎话题“如何评价年北京科兴中维先裁员,再发放年终奖”下,不少科兴中维的内部员工,自发补充了“裁员事件”的相关细节。包括:“调休休没了,通知返岗就是办离职”、“被裁的员工大多刚毕业,被人力一吓唬就签了赔偿协议”。

东方财富旗下股票社区“股吧”,有网友爆料“科兴中维是一家皮包公司”。他提到,“年缴纳社保人数少的可怜,但是最后疫苗主体和成果却算在了科兴中维身上,而北科(北京科兴生物)只有个cro名字和代工费”。

甚至,围绕科兴中维“裁员”的讨论,还带出了“科兴新冠三价在临床未批准的情况下,就给几千人接种”的新爆料。这些身处其中的科兴中维员工,直呼“资本家扒皮喝血”。

一边盆满钵满,一边卸磨杀驴,甚至进行“免费人体实验”,科兴中维正负面缠身。

03

风光背后,争议重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论从接种人群的体量还是营业利润的增速来看,科兴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疫苗”,在近两年可谓风光无限。

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兴背后却有越来越多争议开始浮出水面。

除了前面提到的“裁员”争议,关于“科兴是不是外资企业”的争议也早已铺天盖地。

知乎作者“吴国发”发布的《国产疫苗由外国企业科兴控股制造,日赚3亿》中提到,这五大股东中,除了尹卫东是科兴生物当年的创始元老之一,剩下的几位股东,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外资的情况。

同时,有相关人士指出,年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注册申请,其申请通知为《外资项目备案通知书》,且标注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生物的子公司)是“外商独资企业”。

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guankuozhangdg.com/dzzz/132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