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middot国家级重点专科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它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形成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目前熊去氧胆酸(UDCA)是西医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早期诊断并服用可延缓病情进展,但有多达近40%的患者对UDCA应答欠佳,另外还有5%~10%的患者对UDCA不耐受。而长期中医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辨证治疗PBC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典型病例

柴某,女,60岁,工人,年10月因“身目尿黄、胁下积块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年5月曾因身目尿黄、乏力、双医院就诊,系统检查并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经住院予保肝、退黄、利尿、补充凝血因子、支持、对症等治疗,后黄疸减轻出院。出院后一直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治疗。年10月患者感冒1周后身目尿黄再次加重,并再次到该院就诊,查肝功:TBIL.42μmol/L、DBlL.91μmol/L、IBIL68.51μmol/L、ALT94U/L、ASTU/L、AKPU/L、GGTU/L、ALB31.30g/L、A/G=0.71。腹部B超:肝硬化,门静脉增宽,脾大,无腹水,肝内小胆管扩张,胆囊体积缩小,囊腔萎瘪,左肾囊肿。肝抗原谱:M2(+)、ANA(+)、ANA细胞浆颗粒型、khk:1:。肝脏硬度:26.6ka,脂肪含量:db/m。血常规:WBC4.82x/L、RBC2.03x/L、HGB76.20g/L、PLT99.00x/L、NEUT%64.10%。凝血六项:PT18.02sec、PT%43.74%、INR1.58。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行肝移植或人工肝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不愿行肝移植及人工肝治疗,故特来寻求中医治疗。

入院症见:身目尿黄,极度乏力,纳差、厌油腻,恶心,胃脘部胀满不适,低热,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大便干燥,睡眠差。查体:神志清,精神极差,步入病房。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腹部饱满,腹壁静脉未见,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全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肝肋下约3cm,质地Ⅱ度,无触痛,脾肋下约3cm,质地Ⅱ度,无触痛,双下肢中度水肿。舌淡紫有瘀斑,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

吴文平主任医师带领李淑芳副主任医师详查病人,分析病情指出:患者入院诊断明确,中医诊断:1.黄疸(急黄);2.积聚(湿热蕴结);西医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上,西医以保肝、利胆、抗炎,交替输注血浆、白蛋白以补充凝血因子、改善肝功;中医辨证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利湿退黄为法,方以犀角地黄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水牛角20g先煎黄连8g焦栀子12g生大黄8g板蓝根15g生地黄15g玄参15g牡丹皮15g茵陈30g茯苓15g赤芍45g盐泽泻15g金钱草30g白茅根15g车前草15g,水煎ml,早晚空腹温服,日一剂。

服药治疗半月后,患者身目尿黄较入院时明显消退,乏力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无恶心、厌油腻等症状,但进食后仍感腹胀。复查凝血六项:PT14.9sec、PT%60.00%、INR1.3。肝功:TBIL.9μmol/L、DBlL96.31μmol/L、IBL32.0μmol/L、ALT50U/L、AKPU/L、GGTU/L。舌淡紫有瘀斑,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方药调整为犀角地黄汤和茵陈五苓散加炒薏苡仁15g酒黄芩12g炒白芍15g大枣18g,炒鸡内金15g醋郁金10g豆蔻10g。继续治疗半月,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出院门诊治疗。

此后随证加减治疗1月,患者身目尿黄基本消退,无乏力,无恶心、厌油腻、纳差等症状,午饭后腹胀,口干、眼睛干涩模糊,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薄白,脉沉弦细。复查肝功:TBIL48.4μmol/L、DBlL40.8μmol/L、IBIL7.6μmol/L、ALT35U/L、AST98U/L、AKPU/L、GGTU/L。凝血六项:PT13.6sec、PT%71.24%、INR1.18。结果较前明显好转,病情改善。中医依据辨证,给予调整治疗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法,方以参灵颐肝汤加减,具体如下:党参15g灵芝20g麦冬15g醋五味子15g生地黄15g北沙参15g枸杞子15g当归身12g蜜百合20g茜草15g败酱草10g醋鳖甲15g先煎炒鸡内金15g炒白芍15g炒白术20g怀牛膝15g茯苓20g车前草15g。水煎ml,早晚空腹温服,日一剂。

期间患者定期复诊,随证加减。至年3月来院复查肝功:TBIL31.5μmol/L、DBlL23.3μmol/L、IBL8.2μmol/L、ALT34U/L、AST87U/L、AKPU/L、GGT81U/L。凝血六项:PT13.2sec、PT%75.54%、INR1.15。患者各种症状均明显减轻,病情趋于稳定。

医案分析

本患者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半年,一直口服保肝、利胆、利尿药物治疗,此次因感冒导致病情加重,并发肝功能衰竭,此期病情重,预后差,短期自然死亡率高达80%。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移植手术因费用昂贵,局限性大,致使大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因此,此类患者急需寻求更为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本病中医属“黄疸(急黄)”、“积聚”、“鼓胀”等范畴。患者素体禀赋异常,湿热内生,日久化瘀,其热毒内蕴、瘀血内阻是本病最基本的病因病机,因而决定了其凉血散血的治法。清代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血证治疗大法。故选用治疗温病邪入血分的经典方剂─犀角地黄汤作为主方。方中犀角(以水牛角代替)苦寒入心为君药,凉血清心而解热毒,臣以甘苦寒之生地,凉血滋阴生津,一助犀角清热凉血,又能止血;一复已失之阴血。用苦微寒之赤芍与辛苦微寒之丹皮共为佐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又因黄疸的病理因素以湿邪为主,故治疗上还应增加化湿邪、利小便之药。如《金匮要略》中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故合五苓散以利湿退黄,使湿邪从小便而去;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又因“肝体阴而用阳”,故同时交替静脉输注血浆、蛋白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肝体,避免清热利湿太过耗伤肝肾之阴。半月后患者黄疸明显消退,但仍有消化道症状,《金匮要略》中云:“见肝之病,知病传脾,当先实脾”,故治疗上增加疏肝健脾之药。经治疗患者肝功能衰竭纠正,病情相对稳定,中医辩证缓则治其本,以治疗PBC基础病为主。

PBC本病存在先天肝阴不足之本因,但起病多以烦躁易怒之肝气郁结为始,且多不自知,郁而化热,更伤其阴,阴伤则热显,变生他证。故治疗PBC时,强调必须顾及肝体之阴不足之根本,滋阴养血之品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以化生肝阴,达到初病杜渐,已病防传,并可配合疏肝、清肝等法以利肝之疏泄助肝用。如是则肝得血而气柔,气柔则疏泄遂其用。故选用全国名中医杨震教授经验方的“参灵颐肝汤”加减长期服用。方中生地、麦冬、白芍、百合、灵芝等以滋养肝阴,补肝体;从肝用出发,常用佛手、香橼、青皮、郁金、金钱草等疏利肝胆,效果颇佳。

本例患者治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一方面现代医学保肝、抗炎、支持对症以稳定病情,另一方面中医辨证施治,辨别疾病轻重缓急、标本虚实,据病情、分阶段遣方用药,中西医相互协同,从而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医院肝病科年被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年被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科建设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医肝病专科。多年来在著名中医肝病学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导师黄保中、全国名中医杨震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科室以中医肝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和中医特色突出的专科专病诊治体系,临床疗效显著,享誉省内外。

来源:肝病科李淑芳

编辑:宣传科

审核:肝病科郝建梅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guankuozhangdg.com/dzgn/43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