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控制吗 http://pf.39.net/bdfyy/tslf/150802/4668527.html原发性肝癌是肝胆科医生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原发性肝癌预防相对容易,而治疗则受到限制。细胞功能多样、预后因素众多,使得肝癌单一疗效不满意,常常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在近日举行的“肝癌在线百思论坛”上,医院刘东明医师对一例潜在可切除转化治疗病例进行分享,李慧锴主任、刘东明医师团队通过3次MDT讨论,帮助患者存活至今,肝胆相照小编特将精华内容提炼,供临床医生参考。患者资料男,64岁,年2月主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于外院;年2月21日外院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年2月25日,医院MR:肝硬化,肝左叶异常信号肿物影,考虑肝癌;门静脉主干及左侧分支内充盈缺损,考虑癌栓;胰尾部结节影,考虑副脾。患者HBVDNA阳性,既往未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考虑为BCLC-C期肝癌、CNLCIIIa期肝癌,Child-Pugh分级为A级。影像学检查第一次MDT讨论
·肝胆外科:原发肝细胞肝癌,门静脉主干及门脉左支瘤栓,虽然考虑可完整切除,左半肝切除及胆囊切除,门静脉切开取栓,但有术中瘤栓脱落播散,术后短期高复发风险,因此不建议I期切除;
·肝胆内科:HBV-DNA,1.15×IU/mL,需抗病毒治疗;胆红素、转氨酶升高,需改善肝功能;·介入科:左叶肿瘤动脉期强化明显,可考虑TACE或HAIC治疗;·放疗科:门静脉瘤栓可考虑局部放疗,效果明显,但对降期后手术切除有一定影响;·肿瘤内科:全身治疗可考虑靶向联合免疫治疗,TKI+PD-1,但需注意肝功能及出血危险。治疗方案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HAIC,丙酚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仑伐替尼:8mg,接受第一次HAIC治疗前0-1周开始,口服,QD;替雷利珠单抗:mg,每次HAIC治疗的前0-1天,静脉输注,Q3W;HAIC:肝动脉灌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mg/m2,亚叶酸mg/m2,5-Fumg/m2推注,后续持续灌注24h2mg/m25-Fu),Q3W。年2月28日、年3月26日、年4月23日于医院介入科行HAIC治疗3次,同时辅以PD-1抑制剂及口服仑伐替尼。进展评估复查MR示(.4.23):肝左叶病变较前明显缩小伴强化幅度明显减低、肝左叶萎缩伴信号减低,门静脉主干及右分支管腔内栓子消失,门静脉左支管腔内栓子范围缩小;MDT评估考虑联合治疗后已达到降期效果,考虑可行手术切除。第二次MDT讨论·肝胆外科:患者降期明显,主干癌栓已经退缩至门脉左支,建议手术切除;
·肝胆内科:丙酚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肝功能正常;·介入科:效果明显,可考虑外科手术;·肿瘤内科:TKI+PD-1效果明显,可考虑手术切除,但需注意肝功能及出血危险。年5月13日,全麻下行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pCR,病理完全缓解。1.(肝癌介入治疗后,左半肝)可见大片凝固性坏死伴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及肉芽组织形成,周边胆管轻度扩张,肝组织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符合治疗后反应;2.送检门静脉为少量增生的肝组织伴炎细胞浸润,另于肝组织中见栓塞剂;3.慢性胆囊炎。术后监测方案考虑病理完全缓解(pCR),术后治疗方案为:术后1月行基线MR/CT检查,术后3月内每月行B超检查,辅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术后复查年6月22日外院B超示:肝左叶术后,余肝脏包膜不光滑,肝实质回声粗糙、不均匀,未见明显肿物形成。后于年7月23日、年8月25日、年9月22日在外院复查B超,未见明显异常;年1月8日外院B超复查:肝内门静脉系统内多发低弱回声团,考虑栓子(可疑癌栓)。与年4月22日比较:肝癌术后改变,残肝实质于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发异常强化影,建议密切观察;增强后门静脉主干及其所见分支、所见肝静脉多发瘤栓形成,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以上请结合临床;余无著变。第三次MDT讨论·肝胆外科:患者目前考虑肝癌术后复发,伴门脉多发癌栓,失去手术机会,建议行联合治疗;·肝胆内科: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HAIC时伴有高血压、腹泻等症状,此次建议使用副作用较小的方案进行替代。此外,患者基本失去手术机会,因此考虑以贝伐珠单抗(需停药6周)替代仑伐替尼以靶向治疗;·介入科:MR示动脉期多发强化影,考虑癌栓,主要以TACE治疗为主;·肿瘤内科: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明显,更换副作用较小方案后可继续治疗。治疗后疗效尚需远期随访评估,目前无明显进展。思考我国HCC病因构成以慢性HBV感染为主,本例患者即属于HBV相关HCC患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降低肝癌发生。有研究发现,持续高水平HBVDNA和ALT是HCC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1]。一项希腊研究[2]在评估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组织学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组织学指征时发现,ALT上升、HBVDNA2,IU/mL的HBeAg阴性患者中有62%需接受治疗。我国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指出,HBVDNA阳性、ALT持续异常(≥1×ULN)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ALT升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药物选择方面,推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本例患者选择丙酚替诺福韦,抗病毒效果明显,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了保障。对于pCR的患者,术后序贯治疗仍可帮助患者实现更长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本病例从年发现至今,OS长达2年,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多学科协作(MDT)综合治疗是近年来肿瘤临床诊疗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不同专业领域医生的共同参与,各自发挥所长,根据患者病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可使患者最大获益。参考文献:
[1]ChenCF,etal.Gastroenterology.Oct;(4):-8,.e1-2[2]PapatheodoridisGV,etal.Hepatology.8Nov;48(5):-9[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4]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37(12):-.DOI:10./cma.j.issn.1-..12.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LIUYing
igandan.org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