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情况显示。医院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6日电(张煜欢崔倩娴)“我当了这么多年兵,啥苦没吃过?一次小小手术算什么!”在浙江大学医院(下称医院)的病房里,90岁的退伍老兵陈爷爷(化名)中气十足。
而陈爷爷口中的“小小手术”,却需要切除一整块左半肝。这场手术,也再次刷新了医院肝胆胰机器人手术患者的高龄纪录。
陈爷爷是一名拥有60余年军龄的老兵,在一次体检中,他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CA19-9明显升高,后在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检查中,发现左肝内有个肿块伴有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考虑胆管细胞癌,经过初步咨询,需要切除半个肝脏,并进行肝门淋巴结清扫。
年3月底,陈爷爷来到医院。“当前考虑到老爷子罹患的是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尽管老爷子已经90岁高龄,但平时身体还是不错的,目前是适宜手术的。”医院肝胆胰外科蔡秀军教授团队的普外科副主任梁霄说,根据陈爷爷的情况,机器人辅助下行左半肝切除术以及淋巴结的清扫安全性很高,可以做到精准切除,快速康复。
他介绍,医院的微创达芬奇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已经成熟,机器人的机械臂能够有效过滤外科医生手部振动,操作更加精细,灵活的器械手腕配合10倍放大的三维高清图像能使外科医生更精细安全地分离血管与组织,同时能够快速缝合打结。
不久后,陈爷爷的手术顺利结束。随后梁霄与团队立即开始了另一场硬仗——术后恢复。据了解,一直以来,医院积极推行加速康复(ERAS)理念,充分结合机器人手术与术后加速康复的优点,为病人带来围手术期治疗良好体验。
手术后第一天,陈爷爷便恢复了半流质饮食,也开始下床进行术后的康复锻炼,第二天其各项指标相对正常,予拔除引流管,第四天陈爷爷的各项指标和身体机能就大幅恢复,顺利出院。
据了解,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但老年患者因身体器官功能趋向退化而逐渐衰弱,且随年龄的增长而衰弱加剧,往往被大手术“拒之门外”。医院借助视野更清楚、操作更精细的手术机器人,广泛开展高效的微创手术,给越来越多老年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医院肝胆胰外科在微创外科开拓者蔡秀军的带领下,已常规开展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手术等,肝胆胰机器人手术量居于中国前列、浙江省首位,打破多项临床纪录。
针对老年人的特征,由外科医生、麻醉医生、病房护士等组成完善的肝脏康复(ERAS)团队,会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围手术期全流程干预,以减少手术、麻醉给老年患者带来的应激和创伤,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恶心疼痛等不适的发生。
“对外科医生来说,必须要第一时间把握新技术新趋势,只要病人能够快速康复出院,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梁霄说。(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