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
一、概述(常见病因)1.胆囊结石;2.肝外胆管结石——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肝总管和胆总管;3.肝内胆管结石——汇合部以上。
常见病因: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等。
二、临床表现(一)胆囊结石部分无症状。 有症状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可伴嗳气、呃逆。当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或颈部,会发生典型的胆绞痛症状:疼痛位于右上腹部,阵发性,或持续疼痛阵发加重,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二)肝外胆管结石 继发胆管炎后,可发生典型的夏科(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黄疸呈现间歇性和波动性。黄疸发生时,可有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白陶土样。 如胆道梗阻未解除,胆管炎未被控制,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可出现:雷诺(Reynolds)五联征——夏科三联征+休克、意识障碍。
(三)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炎引起的寒战、高热和腹痛;局限于肝段的结石可不引起黄疸; 反复胆管炎可导致多发肝脓肿。长期梗阻甚至导致肝硬化。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饱餐或油腻饮食史+典型胆绞痛表现;Charcot三联征;Reynolds五联征。2.查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肝区叩痛。
3.影像学腹部超声(B超)——首选检查; 腹部CT、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4.实验室 血常规、血清胆红素。 部分——血清淀粉酶可有轻度增高 (前后联系:淀粉酶增高不一定是胰腺炎)。
四、治疗原则与预防(一)治疗原则1.无症状——定期观察、密切随访。2.有症状并反复发作——手术。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开腹或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肝切除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适应证——1-2-3(重要考点!):(1)伴有>1cm的胆囊息肉;(2)结石直径≥2cm;(3)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4)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二)预防1.避免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2.控制甜食摄入,不过多饮用咖啡。3.适当运动,避免肥胖。
五、转诊1.有明确胆囊结石病史,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即胆囊炎反复发作者。2.胆囊结石伴有胆囊息肉者。3.出现梗阻性黄疸。4.胆囊炎急性发作者。5.既往无明确胆囊结石病史,但右上腹疼痛,Murphy征阳性者。6.突发右上腹疼痛,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经超声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者,如发现胆总管扩张或内有结石者更应及时转诊。
山河医学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