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8dz)
中山内镜大肠癌科普前段时间我们介绍了内镜是如何发现、诊断大肠息肉的,接着我们也了解了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一些方法。但内镜不仅仅可以治疗大肠息肉,对于一些其它的良恶性大肠疾病,特别是晚期的大肠癌,内镜也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介绍给大家。首先是消化道狭窄的内镜治疗方法。
1
什么是消化道狭窄
良性和恶性病变或手术后瘢痕所引起的消化道良性和恶性狭窄,常导致完全或不完全消化道梗阻,引起摄食、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障碍,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消瘦,恶液质等。
2
引起消化道狭窄的原因有哪些
炎性狭窄;
术后吻合口狭窄;
肿瘤性狭窄、发育异常;
动力性障碍(贲门失迟缓症);
酸碱烧伤等。
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狭窄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上消化道狭窄常引起进食苦难等症状,严重者不能进食,近年来在开展静脉营养后,虽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价格昂贵,且不方便;而下消化道狭窄常引起排便不畅等困难,严重者发生肠梗阻,如不能及时解除梗阻,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生狭窄,因首先考虑解除狭窄,而内镜下的各种解除梗阻的方法又是最简便、安全而有效的。
内镜下扩张和支架置入是最常用、最简单、最有效的两种方法。
3
什么是内镜扩张术
该方法是在内镜直视下或借助内镜引导丝,放置扩张器,达到扩张狭窄部位以缓解症状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原理是是利用扩张器械的强力伸张,使局部达到相当高的压力,引起狭窄部一处或多处的撕裂,使管腔扩大。以往主要应用于食管,目前已逐步应用于直肠、十二指肠球、结肠及胰胆管等,使不少病例避免手术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4
哪些情况可以采用内镜的扩张
①各种原因的炎性狭窄;
②术后吻合口疤痕狭窄;
③发育不良,如食管环、食管璞;
④动力性狭窄,如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狭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但目前已被POEM等新技术取代,较少采用扩张术;
⑤晚期肿瘤,扩张效果欠佳,亦较少采用。
5
常用的扩张技术有哪些
较常应用的有探条扩张术、球囊扩张术及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等。主要用于炎性狭窄及吻合口狭窄等。其中球囊扩张术最为常用,球囊扩张术是经活检孔插入引导导丝,再将球囊装置沿导丝插入活检孔道,在内镜直视下将球囊扩张器插入狭窄腔内,并在内镜下直视打气(也可以是水或造影剂),使球囊充气,达到高压扩张的目的;多数学者认为内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消化道良性狭窄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且安全,已列为首选方法。近年来也有联合应用放射状切开及球囊扩张的技术,以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目的。
联合应用切开及球囊扩张技术
明天继续介绍另一种解除狭窄的有效方法——内镜下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