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午,中国紧急救援内蒙古基地员工正在就餐,突医院的电话,电话称41岁的蒙古国国籍女性患者肝昏迷病情严重,请求通过直升机将患者医院——医院急救。
接到空中转运请求后,内蒙古指挥基地全体员工立刻进入医疗转运应急程序。中午12时30分,全体人员到岗,航医主任评估患者病情: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路上交通耗时长、路途颠簸,容易加重病情,而直升机转运耗时短且较为平稳,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
申请航线审批后,13时15分直升机起飞。14时43分,直升机载蒙古国国籍转运患者和医护人员返回内蒙古基地。同时,等候在基地的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医院进行急救。
由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医院即转入消化内科治疗。
当天下午16时,患者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患者刚到医院时,有黄疸、乏力、腹胀、浮肿症状。医院时,一开始是嗜睡,13日晚陷入昏迷状态,意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病人有饮酒史,医院查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到医院后,复查了肝功、凝血、血常规、血气分析,做了床头彩超、床头心电图。从彩超看是重度脂肪肝,黄疸特别重,CT看有胆管扩张,彩超看到肝内胆管没扩张,医院消化内科给患者做了详细的检查。
患者入院时,暂无家属陪同,身上也没带钱,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收治入院。
对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袁晓光来说,这次空中转诊,不过是急诊救治中的其中一次。
袁晓光表示,空中救援属于立体救援部分,适用于偏远地区和恶劣的地理条件。“医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医学中心,在此框架内我们还将做区域急救中心,以及区域急救转运中心。医院已经与‘’签定协议,并成功转运了3位患者,我们还将与包头市急救中心合作,建立紧急救援培训基地和空中救援培训基地。同时将与‘’合作,建立自治区首家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
空中转诊患者,这在医院已经是第四次。
早在年10月30日,医院首次启用直升机救援,当天,当直升机挥动着螺旋桨降落在停车场,轰鸣的引擎声让不少前来就诊的患者、家属驻足观望,医院门前的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医院真厉害,直升机接病人!”
“时间就是生命,病了有直升机接,那可就放心了!”
医院启用直升机救援,让不少人更坚信:有病还是要到医院来,人家有实力!
这医院院前急救的发展信心满满。
在袁晓光看来,急诊科就是“救命”。走路快,做事“麻溜”是同事对袁晓光的评价。急诊科要经常处置触电、烧伤、挤压伤、中毒等紧急情况,快节奏的工作早已让他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袁晓光的办公室在急诊科二楼,地板就是抢救室的天花板。一旦扩音电话里传来呼叫声,他便弹起来冲进走廊,跑下楼梯,径直进入抢救室。这段路上何时转弯、几步踏上台阶,袁晓光全凭感觉,绝不会错。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及时正确施救才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医院急诊医学科专家
袁晓光
周彤
王吉珍
於玮
医院急诊医学科
诊疗范围:承担包头市昆都仑区钢铁大街以南、民主东路以西的“”出诊及院前急救任务,全院门急诊患者的清创、缝合、换药及手术,门急诊患者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除小儿内科以外所有急危重症的急救。
人力资源:急诊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68人,其中固定医师22人,占在岗医师80%,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9名,临床医学博士1名,临床医学硕士4名,硕士生导师2名。护理人员87%具有大学后本以上学历,医护人员分别于北京急救中心、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并建立长期学习、会诊关系。
设施设备:设置急救队、抢救室、复苏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留观病房、急(门)诊手术室、清创室、换药室、注射室、静脉输液室。科室配有车载急救设备救护车2辆(另紧急备用1辆)、中央监护系统、有创/无创多功能监护仪、微量注射泵、除颤起搏仪、多功能自动心肺复苏机、血滤/血液灌流机(CRRT)、有创/无创呼吸机、床旁B超机、床旁X光机、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心脏临时起搏器、食道调搏仪、床旁快速血糖仪、血清肌钙蛋白检测仪、血气分析仪。
学科特色及新技术新业务:急诊就诊量近三年平均达4万人次,危重症急诊每年平均例,抢救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出诊每年-人次,占包头市“”出诊总量的四分之一。
在交通事故等群体性创伤抢救、急性中毒抢救及工伤紧急救治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急诊外科的优势技术项目。急诊手术室可完成复合伤多发伤的初步处理、抢救性手术及择期门诊手术。
以急危重症整体前移救治为平台,常规开展以下特色急救项目:1、心律失常的药物转复及电复律和食道调搏。
2、心肺复苏、各型休克的早期救治、急性心衰的急救、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介入。
3、急危重症监护治疗:无创/有创动脉、深静脉穿刺置管及监测术、床旁漂浮电极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气管插管及无创/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等业务。按照卫生部急性心梗、脑梗治疗指南要求与相关科室协作绿色通道,达到快速有效识别急危重症患者并使其治疗窗前移,快速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成为急诊内科的优势技术项目。
4、急诊医学科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科学规范的分区分级救治体系,以“区域医学中心”、“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逐步、规范推进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急诊抢救性手术--急诊重症监护治疗、急诊留观及病房的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三环一体化”急救链、持续推进“急诊胸痛中心”“急诊卒中中心”“急诊创伤中心”“中毒救治中心”的规范建设。打造医院着力推进的五大优势板块之一的急诊医学——急危重症抢救品牌。
教学科研及开拓性工作:急诊医学科为内蒙古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承担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本科、医院卫校大专班理论课的讲授及课间见习带教,承担内蒙古自治区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的理论授课及轮岗培训带教。
急诊医学科正在持续完善承担包头市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国际创伤生命支持中国分部下设培训基地项目。
医院医院是包头市首批国家医院,是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内蒙古区域医疗中心和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个,自治区级领先(重点)学科3个、医学质控中心3个,研究所2个,临床医学中心2个。包头市级领先学科5个、重点学科13个、医学研究所2个。烧伤科作为内蒙古地区唯一专科成功入围“年、“年”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前五强。一项研究项目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联合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医院是包头市医保、新农合医保及铁路医保定点医疗单位,全面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