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1日,世界华人医师年会暨中国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二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获此殊荣,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世界杰出华人医师终身成就奖得主陈冯富珍女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共同为董家鸿颁发奖章、奖牌。
“世界杰出华人霍英东奖”是由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会研究决定设立,以世界华人杰出领袖霍英东先生冠名,霍英东基金会资助,是世界华人医师唯一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华人医师中的杰出代表,激发鼓励更多华人医师努力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进一步提高所在国家和地区对华人医师的认同和支持。
董家鸿,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长期致力于现代肝胆外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新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确立了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要素并重的系统化干预策略,构建了以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系列,破解了肝胆外科手术中定位、定量、定构和精控的难题,提升了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胆管结石症、肝内胆管扩张症、终末期肝胆病等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出生于年的董家鸿,在侍庄乡(现侍庄街道)读的小学,后跟随在伊山中学(现灌云一中)做总务主任的父亲董培仁在县城读中学,“文革”中的年,董家鸿读高中。那年9月底,省教育厅决定恢复伊山中学,招收了初一、高一各两个班学生。灌云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曹玮是董家鸿当年的语文老师。当时他担任一个高中班班主任,教学语文。“班上当时学习好的有几个呢,董家宏(后改作“鸿”)、戴建国、林广等等,但是他们又各有特点,董家鸿性格内敛,不肯说话,理科强;戴建国性格外向,善于交流,文科强;林广善于思考,遇到问题肯钻研……当年的这些表现在今天几乎都得到了印证。”曹老介绍,由于两家同事关系很融洽,两家孩子相处的也像是亲兄弟姐妹。周末或节假日,他家来的最多的客人就是董家鸿和戴建国。董家鸿回忆,在“政治挂帅”的年月,同学中真正读书的不多,尤其是像他们一样有着城镇户口的同学,几乎都在等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宽松或者等着毕业走入伍参军的路子,后来全班仅参军的就有10多人,其中包括现任武警贵州总队政委的戴建国少将。(伊山中学,现灌云第一中学届高中同学毕业40周年聚会。中为曹玮老师。)由于当时高中学制只有两年,“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董家鸿参加了母校组织的首届高考。那时,正值科研春天的来临,在全国崇尚科学的氛围下,董家鸿的理想是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科学家。那时,无论是高能物理还是航天、计算机、原子弹,以及当时引发人们极大兴趣的《哥德巴赫猜想》,凡是一切有关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研究都成为了董家鸿心中对科学最直观的诠释。他回忆,志愿中的专业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理工类,阴差阳错的是并没有被心仪的数学专业录取,却被调剂到了徐州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然而,今天我们要感谢这次“阴差阳错”,否则或许如今成就的是一位数学家,而不是中国医学界的一位大家。(后排左五为董家鸿。前第二排右六为曹玮老师。)“医学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做一名为海内外华人乃至全球民众健康护航的良医,是我的毕生追求。在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希望全球医者能够携手并肩、肝胆相照,共享现代医学科技和先进医学经验,共同造福人类健康。”董家鸿表示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